2016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824经济理论综合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物品
【答案】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是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给公共物品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物品,它们的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全体社会成员,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这种公共物品。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两个特性:
(1)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山此而获得的满足。
(2)非竞用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由于公共物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用性,所以能够从公共物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物品付出费用,这称为“免费搭便车问题”。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2. 庇古税
【答案】在解决因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时,传统的方法是由政府提供干预。干预可以采取税收的方式,如向产生消极外部影响的厂商征收税金,使它向政府支付由于污染等导致的社会成本增加的部分,把厂商造成的外在成本内部化,促使它们消除或减少消极的外部影响。对产生积极外部影响的机构,政府应进行补贴,这就是庇古税。
采取庇古税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外部性的问题,但是这类政策不能完全杜绝外部性,并且它的实施需要有相当人的机会成本。如政府向产生负的外部性的企业征税时,政府要能对外部性活动进行直接度量,以确定征税金额,这显然成本很高。
科斯定理为解决外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强调明确所有权的重要性,认为可以不需要政府干预,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少,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3. 公共选择理论
【答案】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
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经济学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拓展到以往被经济学家视为外部因素而由政治学研究的传统领域; 把人类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作为统一的研究对象,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经济人为基本假定和前提,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解释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研究作为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的决定表达意愿。
4. 供给
【答案】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供给的概念包含以下儿点内容:
①供给是一定时期内的,比如一个月或一年,而不是某一个时点上的;
②供给是在各种价格水平下的供给数量,即供给是一组与价格水平对应的供给数量,而不是一个供给数量;
③供给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
④供给是生产者能够提供的,如果生产对某种商品只有提供的意愿而没有提供的能力,则不能形成有效供给,也不能算作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供给的变动是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动。
5. 经济租金
【答案】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类似于租金,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部分收入并不影响要素的供给,则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称为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的几何解释,如图所示。图中要素供给曲线S 以上、要素价格R 0以下的阴影区域AR 0E 为经济租金。要素的全部收入为OR 0EQ 0。但按照要素供给曲线,要素所有者为提供Q 0量要素所愿意接受的最低要素收入却是OAEQ 0。因此,阴影部分AR 0E 是要素的“超额”收益。
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的大小显然取决于要素供给曲线形状。供给曲线愈是陡峭,经济租金部分就越是大。特别是,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它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由此可见,租金实际上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特例,即当要素供给曲线垂直时的经济租金,而经济租金则是更为一般的概念,它不仅适用于供给曲线垂直的情况,也适用于不垂直的一般情况。在另一个极端上,如果供给曲线成为水平的,则经济租金便完全消失。
总之,经济租金是要素收入(或价格)的一个部分,该部分并非为获得该要素于当前使用中所必须,它代表着要素收入中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简而言之,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
6. 需求
【答案】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的概念包含以下几点内容:①需求是一定时期内的,比如一个月或一年,而不是某一个时点上的; ②需求是在各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数量,即需求是一组与价格水平对应的需求数量,而不是一个需求数量; ③需求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 ④需求是消费者能够购买的,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顶期等。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需求曲线来表示。
二、简答题
7. 有人说,气候不好,农民的收入减少对农民不利。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农产品价格会上涨,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反而对农民有利。试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答案】相对于第二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农民的最终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产量和价格。气候不好必然会导致产量下降,但是这种说法没有考虑价格因素,从而就不能对最终的收入作出准确判断。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被形象地概括为“谷贱伤农”。这种现象可以用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来分析。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图中,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 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歉收使供给曲线由S 的位置向左平移至S ′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 1上升为P 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下降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增加。总收入的增加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 2E 2Q 2和OP 1E 1Q 1的面积之差。
8. 航空公司被认为是“价格歧视之土”,主要原因是班机座位过期就永远无法售出,因而航空公司有极强的动机实施差别定价以尽可能售出更多的座位。假定某航空公司的目标顾客有商务乘客和休闲旅行乘客两类,试述该航空公司有效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及均衡的定价方法。
【答案】价格歧视是指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垄断者可以对自己所出售的同类产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航空公司对不同的顾客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属于三级价格歧视。
(1)航空公司有效实施价格歧视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
①企业必须有一定的垄断势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市场价格。
②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厂商才有可能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③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品,转手又在高价处出售商品而从中获利的情况。
(2)航空公司实施价格歧视的均衡定价方法
航空公司实施价格歧视的均衡定价方法为来自不同乘客群体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相等,且该边际收益与航空公司的边际成本相等,即MC=MRS=MRZ。
在民航客票定价中,航空公司将潜在的乘机者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因公出差人员、私企公司高级职员等。他们对乘机时间要求较高,对票价不计较。因此,对他们可收取相对高的票价,而在时间上给予优惠待遇,允许他们提前一天订票。另一类是收入较低的旅行人员、淡季出游者等。这部分人群对时间要求不高,但在乎票价。对于他们,在票价上可相对较低,而在时间上要求对
航空公司有利。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民航的闲置客运能力,增加公司收益。若不进行市场分割,实行单一的较高票价,就会把这部分潜在的消费者推出客运市场,公司的闲置客运能力便不能产生效益,这对公司是不利的。因此,只有使得航空公司来自两种乘客群体的边际收益相等,且使得航空公司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才能使得航空公司获得利润最大化。故均衡定价条件是,来自商务乘客和休闲旅行乘客的边际收益相等。
9. 分析说明为什么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答案】公共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除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十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会不足。
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费用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生产者提供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从社会整体角度而言,公共物品由私人来提供,会造成社会整体帕累托低效率,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因此,必须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10.考虑某完全垄断厂商,令其面临的反需求函数为P=P(Q )需求的价格弹性为e d ,当厂商欲将销量Q 做微小变化dQ 时,
(1)证明:其销售收入TR 的变化满足。
(2)分别解释(1)力程中等号右侧两项表达式的经济学含义。
,则总收益TR (Q )=P(Q )【答案】(1)根据反需求函数P=P(Q )·Q 。 边际收益
等式两边同时乘于dQ 得:dTR=P×dQ+Q×dP 。
即
又因为
(2)方程式
,故可推导出:。 中,P ×dQ 表示产量效应,表示价格效应。 。
11.假设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x , y )=ln(x )+y, 约束条件为M=Px x+Py y ,试结合图形简要说明:
(1)该消费者对x 和y 商品的需求函数及其需求曲线;
(2)在x 和y 两种商品中,哪一个更符合生活必需品的特征,为什么?
【答案】(1)构造拉格朗日乘数法为:
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由①②③解得。
商品x 的需求曲线(假定商品y 的价格为常数)为:
商品x 的需求曲线商品
Y 的需求曲线(假定商品*的价格为常数)为:
商品Y 的需求曲线
(2)在x 和y 两种商品中,商品x 更符合生活必需品的特征。原因如下:给出的效用函数U (x ,y )=ln(x )+y对应的为拟线性偏好,是相对于生活必需品来讲的,通常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y 的喜好明显,而对另一种商品x 的喜好不明显。
三、计算题
12.基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答案】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1)基数效用论者提出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其推导需求曲线的基础。基数效用论者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消费者对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递减的,即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在只考虑一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由此均衡条件出发,可以计算出需求价格,并推导与(1)中的消费者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四、论述题
13.已知消费者对两种商品q 1、和q 2的效用函数为:
预算约束方程为:
其中,y 为消费者的收入; p 1、p 2分别为两种商品量q 1和q 2的市场价格。求证:在效用最大化条件下,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需求函数分别为【答案】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其中, 和。
将边际效用函数代入一阶条件,可得:
将上式代入预算约束方程,可得:
14.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
品X 2的价格分别为p 1,p 2,消费者收入为1。
(1)请画出该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并说明相应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2)试求出商品X 1的需求函数。
(3)请说明商品X 1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总效应。
(4)请画出相应的收入消费曲线和商品X 1的恩格尔曲线。
【答案】(1
)根据消费者效用函数可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时,
有
,即消费者对商品X 1, 、商品X 2按固定比例1:a 消费,因此商品X 1, 商品X 2
不能相互替代,其边际替代率为零。该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
。 ,其中a 为大于零的常数。假设商品X 1和商
消费者直角无差异曲线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为ax 1=x2,代入约束条件
数为:。 ,可得商品X 1的需求函
(3)由于消费者对商品X 1、商品X 2按固定比例1:a 消费,商品X 1的替代效应为0。又因为总效应等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之和,所以总效应等于收入效应。
商品X 1的需求函数为:
则总效用为:
其中收入效应为:
替代效应为0。
(4)收入—消费曲线是指在价格p 1、p 2给定的条件下,由于收入的变化,消费者的均衡点(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交点)的轨迹,如图(a )所示。
恩格尔曲线是描述某种均衡购买与货币收入之间的关系。由商品X 1的需求函数
可知,商品X 1的 恩格尔曲线为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如图(b )所示。 ,; ; ;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15.作图说明消费者的帕累托最优的含义。
【答案】(l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即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
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有同时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以及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才能说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2)消费者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要满足交换的最优状态。
图画出了消费者A 、消费者B 消费两种商品X 、Y 的无差异曲线。两条横轴表示消费者A 、消费者B 消费X 的数量,两条纵轴表示消费者A 、消费者B 消费Y 的数量。凸向原点O A ,的实曲线等为消费者A 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O A 的虚曲线
,等是消费者B 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A 、消费者B 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于P 1点、P 2点、P 3点,把所有这些切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可得到契约曲线CC ´。因为在消费者A 、消费者B 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因此曲线C 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就是帕累托最优点的轨迹,曲线上的交换都是最大满足的交换。在契约曲线外的D 点,消费者A 、消费者B 两人的边际替代率不同,从而不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此时,可以通过把商品在消费者A 、消费者B 之间重新分配,从而在不减少消费者A (或消费者B )的效用的情况下,提高消费者B (或消费者A )的效用。如果重新分配沿I B 进行,则到达P 3点时没有改变消费者B 的效用,而消费者A 的效用从提高到; 同理,也可以沿着进行。这种重新分配的结果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满足了交换的最优条件。
图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名词解释
1. 价格—消费曲线
【答案】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当消费者在选择两种商品时,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而使预算线向外或向内旋转,那么自然会使消费者均衡点发生相应变化,连接各个不同的消费者均衡点的曲线便是价格一消费曲线。
如图所示,假定商品1的初始价格为P 1,相应的预算线为AB ,它与无差异曲线U 1相切于效1
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1。如果商品1的价格由P 1下降为P 1,相应的预算线由AB 移至AB' ,于是,12
AB" 与另外一种较高无差异曲线U 2相切于均衡点E 2。如果商品1的价格在由P 12继续下降为P 13,相应的预算线由AB' 移至AB" ,于是,AB" 与另一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 , 相切于均衡点E 3。随着商品1的价格不断变化,可以找到无数个诸如E 1、E 2和尽E 3那样的点,它的轨迹就是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一消费曲线
2. 蛛网模型
【答案】蛛网模型是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求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模型却证明,按照占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与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不同的是,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假定商品的本期产量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 t-1,即供给函数为,并根据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的不同,分为“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三种类型。
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的情况,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
导作用。但是,这个模型还是一个很简单的和有缺陷的模型,需要进一步完善。
3. 帕累托改进
【答案】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加了社会福利,或称帕累托改进。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小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4.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答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20世纪30年代初一起提出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新古典模型的典型代表函数,其一般形式为:
式中,Q 为产量; 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 A 、α和β为三个参数,0<α, β 参数α和β的经济含义是:当α+β=1时,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α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参数。与β之和,还可以判断规模报酬的情况。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递增; 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不变; 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递减。 5.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答案】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又称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式中,Q 为产量; 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 常数u 、v>0,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固定的资本投入量。里昂惕夫生产函数表示:产量Q 取决于和这两个比值中较小的那一个,即使其中的一个比例数值较大,那也不会提高产量Q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可用图予以描述。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图中,从原点出发经过a 、b 和c 点的射线OR 表示了这一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所有产量 水平的最小要素投入量的组合。 6. 外在不经济 【答案】企业外在不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而产生的。例如,整个行业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交通运输紧张,从而给行业内单个厂商的生产带来困难。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 外在不经济和外在经济是由企业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响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外在不经济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移,外在经济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移。 二、简答题 7. 在货币政策博弈中,博弈双方货币当局和工会的策略分别是:是否增加货币供给和是否提高工资。其支付矩阵(用货币测度的好处)如表所示。 表货币政策博弈 说明: (l )单期静态博弈的结果。 (2)根据跨期博弈讨论“规则”及其信誉。 ,这是一个纳什均衡,对应的支【答案】(l )单期静态博弈的结果为(增加工资,增加货币供给) 付为(2,2)。 工会增加工资,政府增加货币供给,政府得益为2; 政府不增加货币供给,政府得益为l 。工会不增加工资,政府增加货币供给,政府得益为8; 政府不增加货币供给,政府得益为6。因此,无论工会增加工资与否,政府的最优策略都是增加货币供给,于是可以肯定政府会增加货币供给。 面对政府增加货币供给,工会的最优策略就是增加工资。所以,在货币政策博弈中,单期静态博弈的结果就是,政府增加货币供给,工会增加工资。此时政府、工会得到的支付都不是最大的。 (2)在动态博弈的条件下,参与者的策略选择是相互影响的,由于博弈参与者的行动有先有后,后行动者又能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为,其间就会产生一个可信性问题。后行动者可以承诺采取对先行动者有利的行为,也可以威胁先行动者,以使先行动者不得不采取对后行动者有利的策略。承诺与威胁就存在一个可信性的问题。 在跨期博弈中,如果政府和工会信誉良好,且与工会约定不增加货币供给,工会不增加工资,一旦一方违约另一方必然采取相反的策略,这样会使得双方选择(不增加工资,不增加货币供给)的策略组合,此时的支付组合为(6,6)。一旦有一方(如政府)擅自违反约定增加货币供给,则在以后的博弈中,工会很难再相信政府的承诺,不论政府如何保证不会增加货币供给,工会都会 选择增加工资的策略组合,即政府的信誉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因此博弈双方良好的信誉有利于摆 ,但信誉是脆弱的,一旦受损又将陷入使双方都不利的困境。 脱“囚徒困境” 8. 为什么高档物品生产者不愿意在地摊上出售产品? 【答案】如果高档物品在地摊上出售,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辨认出地摊上出售的是高档品还是劣质品,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会低于高档商品的生产成本,厂商无法获利而不愿意出售商品,即造成类似二手车市场的情形。 所以,高档物品生产者愿意提高销售成本,在大商场销售,以使自己的产品和地摊上的低档品区别开来,把自己能在高档商场销售作为产品是高档品的信号,使消费者相信他并愿意多付钱。 9. 垄断是否也有可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答案】垄断有可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l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完全竞争企业是有效率的,而垄断企业则是无效率的。这里,“静态”的意思是指技术不变。换句话说,如果不考虑技术的变化,则完全竞争企业比垄断企业具有更高的效率。但是,一旦引入技术进步的因素,结果就可能大不相同。 (2)一方面,相对于完全竞争企业,垄断企业的技术进步可能要更快一些; 另一方面,垄断企业的更快的技术进步可能在抵消掉其静态的低效率后还有余,从而使得它的综合的(同时包括静态效率和技术进步在内的)效率超过完全竞争企业。 垄断企业的技术进步可能要比完全竞争企业更快。这可以从创新的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来说明。就创新的成本而言,许多创新(特别是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都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而这种巨额的资金通常很难由那些规模较小的、利润也很少的完全竞争企业来提供。而大企业利用对市场的垄断力量,获得大量的超额垄断利润,这些超额垄断利润为创新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就创新的收益而言,尽管创新的成功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但这些收益却不一定能够完全被进行创新的企业所得到。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任何企业都无法控制市场,也无法防止别的企业对其创新成果的模仿和利用。因此,即使一个完全竞争企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创新,创新的好处也会很快地被众多的模仿者所瓜分,进行创新的企业本身仍然可能得不偿失。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创新的资金方面来看,还是从创新的动机方面来看,垄断企业进行创新的可能性都要比完全竞争企业大得多,从而,前者基于创新的技术进步也要比后者快得多。 10.针对春节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现象,请你用供求理论分析其中的原理,并据此提出解决的办法。 【答案】(1)厂票难求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春节是中国传统团圆的节日,大量外在务工人员都会选择回家过年,而铁路交通是返乡的主要交通选择,因此春节火车票的市场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的幅度很大。然而,修建新的铁路在短期内是不容易完成的,因此,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春节期间会加开一些列车来缓解供需矛盾,但是通过这种措施新增的火车票供给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幅度是非常小的,从而使得需求远超于供给,出现一票难求。 如图所示,在春节期间,火车票的需求曲线由D 向右移动到D' 。供给曲线由S 到S' ,可以发现增加的座位数为Q 1Q 2,而价格由P 1涨到P 2。然而由于春节期间,相对于汽车票和飞机票,火车票的价格一般比较稳定不会上涨,因而价格会保持在P 1,此时形成巨大的超额需求Q 2Q 3,因而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一票难求现象 (2)厂篇难求现象的解决办法 ①从供给方面,增加火车座位供给,例如多修铁路,多加临时车,也可以增加车厢的长度等等,同时适当的调整汽车和飞机票价,引导部分乘客选用汽车或飞机等出行方式,改善铁路运输的集中拥挤现象。 ②从需求方面,减少对地域的不平衡发展,使得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在家乡附近工作,从而减少春节期间对火车的需求。另外改善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过节的环境,适当予以补贴,使更多的人选择在工作地过年或错开回家的时间,同样可以减少和缓解对火车票的需求。 11.用囚徒困境模型说明为什么双寡头市场的价格战难以避兔。 【答案】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用以说明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经典例子。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出于个人理性的考虑并不能实现集体理性,个人理性并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下面用一个支付矩阵(也称报酬矩阵)来描述和分析一个双寡头市场上的博弈。假定有甲、乙两个寡头厂商,每个寡头厂商都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这两个策略都是合作与不合作。其支付矩阵如表所示,每一格表示对应于甲、乙的1个策略组合的一个报酬组合,每格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甲的报酬,第二个数字表示乙的报酬。 报酬矩阵 表中,显然(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要优于(不合作、不合作)的策略组合。这表明甲、乙两个寡头厂商勾结起来,达成合作协议,共同谋求总报酬最大化,就可以避免由于双方都采取不合 作策略和相互竞争所造成的两败俱伤的局面。正因为如此,实际上,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经常会达成协议,成立合作性质的卡特尔组织,共谋卡特尔组织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且每个成员也均得到一定的好处。 然而,在(合作、合作)策略组合的前提下,如果有一方坚持合作策略,而另一方偷偷地采取不合作策略,则对于偷偷采取不合作策略的参与者来说,(合作、不合作)或(不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要优于(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这意味着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们在达成合作协议以后,每一个寡头都有强烈的利己动机去偷偷地背离协议,以获得自身的更大的利益。因此,价格战难以避免,两个寡头厂商都期望通过降价来占领市场份额,博弈的最终的结果是卡特尔组织难以维持,两者都会选择不合作。两个寡头厂商都是从个人理性出发,不合作能够得到更大的支付,最后使集体理性不能实现。 三、计算题 12.已知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Q3-Q 2+200Q,市场的产品价格为P=600。求: (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各是多少? (2)该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 为什么? (3)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各是多少? (4)判断(1)中的厂商是处于规模经济阶段,还是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答案】(1)由已知当P=600,此时该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则有: 由已知条件可得: 将Q=20代入LAC 函数,得利润最大化的长期平均成本为:LAC=200。 此时利润为π=8000。 (2)企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利润为零。而该行业利润为π=8000>0,故该厂商未实现长期均衡。 (3)由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知,当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产品的价格应该等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经济利润为零。 由 有:,解得:Q=10。且, 令,即,解得:Q=20(舍去负值)。 ,故Q=10是长期平均成本最小化的解。将Q=10代入LAC 函数,可得: 故当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单个厂商的产量Q=10,价格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即有 利润π=0。 (4)由以上分析可以判断:(1)中的厂商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其理由在于:(1)中单个厂商的产量Q=20,价格P=600,它们都分别大于行业长期均衡时单个厂商在LAC 曲线最低点的产量Q=10和对应的价格P=1000换言之,(1)中的单个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组合发生在LAC 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即LAC 曲线的上升段,所以单个厂商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四、论述题 13.请论证生产和成本理论的对偶性。 【答案】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是厂商理论中同1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给定不变的前提下,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存在着对偶关系,具体体现为:短期内,产量曲线与成本曲线存在着对偶关系。如果说短期产量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那么短期成本曲线则是由短期产量曲线所决定的。下面以只有一种要素可以变动的情况为例,短期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分别分析如下: (1)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式中,TFC 为常数。 由上式可得: 即:。 。 由此可得以下两点结论: ①边际成本MC 和边际产量MP L 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具体地讲,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MP L 是先上升,达到一个最高点以后再下降,所以,边际成本MC 是先下降,达到一个最低点以后再上升。MP L 曲线的上升段对应MC 曲线的下降段; MP L 曲线的下降段对应MC 曲线的上升段; MP L 曲线的最高点对应MC 曲线的最低点。 ②由以上的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对应关系可以推知,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TP L 曲线下凸时,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曲线是下凹的; 当总产量TP L 曲线下凹时,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曲线是下凸的; 当总产量职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曲线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2)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得以下两点结论: ①平均可变成本AVC 和平均产量AP L 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前者呈递增时,后者呈递减; 前者呈递减时,后者呈递增; 前者的最高点对应后者的最低点。 ②由于MC 曲线与A VC 曲线交于A VC 曲线的最低点MP L 曲线与AP L 曲线交于AP L 曲线的最 高点,所以,MC 曲线和A VC 曲线的交点与MPL 曲线和AP L 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3)总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由于边际成本是先减后增的,且反映了总成本增加的速度,因而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减阶段,增长速度越来越慢:相反,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增阶段,增长速度加快。 14.论述市场为什么会失灵? 【答案】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导致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 (l )垄断。垄断是经济中常有的一种现象,因为市场竞争的趋势是垄断。垄断的存在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使社会福利受到损害。垄断厂商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产量,并在需求曲线上确定价格。其结果是,这样确定的价格高于边际收益,从而高于边际成本。由于价格度量了社会福利,而厂商的生产成本是社会边际成本的衡量标准,因而垄断市场缺乏效率。 (2)外部性。外部性也是市场失灵的原因。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所造成的部分成本或收益没有由经济行为人所承担或得到。外部性有正的和负的之分。无论是消费的外部性还是生产的外部性,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它们产生的影响是,即使整个经济仍是完全竞争的,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外部性之所以产生这样严重的后果,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导致社会最优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与私人最优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出现不一致。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消费者需要而私人厂商不愿意供给或供给不足,原因是由于这类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排他性是指只有按商品价格支付的人才有权支配或消费这种商品。然而,公共物品却没有这种特性。此外,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竞争性是指社会增加一单位消费引起成本增加。但对天气预报等公共物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似乎并不影响生产成本。其结果是,非排他性的存在使得经济当事人试图成为一个搭便车者,而非竞争性则意味着增加一单位物品的消费需要支付的边际成本为零。因此,私人部门很难供给或全部供给人们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4)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是导致市场交易缺乏效率的又一重要原因。在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由于经济当事人只以平均水平判断交易对象的质量,因而交易的结果将使那些高质量的产品被排除在市场之外。 15.试论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其矫正措施。 【答案】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导致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以及不完全信息都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和主要表现。 (1)垄断及其矫正措施 ,当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时,实际上,只要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垄断、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 就出现了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垄断的产生使得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由于垄断会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因此也就产生了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必要性。政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方式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 ②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管制; ③对垄断企业进行税收调节; ④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 ⑤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 (2)外部影响及其矫正措施 外部影响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影响的存在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换句话说,即使假定整个经济仍然是完全竞争的,由于存在着外部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就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微观经济学理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①使用税收和津贴; ②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 ③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 (3)公共物品及其矫正措施 对于公共物品而言,市场机制作用不大或难以发挥作用。因为公共物品由于失去竞用性和排他性,增加消费并小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消费者对其支付的价格往往是不完全的,甚至根本无需付费。在此情况下,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的调节作用就是有限的,甚至是无效的。由于公共物品的消费存在免费搭便车的问题,很难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在此情况下,由政府来生产公共物品应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对于大多数有特殊意义的公共物品,由政府或政府通过组建国有企业来生产或向市场提供,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例如国防、公安等。 政府应提供多少公共物品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是问题的难点所在。现在更多的推荐采用非市场化的决策方式,例如投票,来表决公共物品的支出水平。显然,虽然用投票的方法决定公共物品的支出方案是调节公共物品生产的较好方法,但投票方式并不总能获得有效率的公共物品的支出水平。 (4)不完全信息及其矫正措施 信息不完全是指经济当事人对信息不能全面地把握,不能完全利用交易有关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供求双方的信息通常具有不对称性或不完全性。一旦供求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完全,就会对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市场失灵。由信息不完全导致的后果通常包括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委托一代理问题。 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会给经济运行带来很多问题,而市场机制又很难有效地解 决这些问题,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在市场信息方面进行调控。政府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一代理问题的方法主要有: ①针对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信息不充分所造成的影响; ②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即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一、名词解释 1. 边际替代率 ,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指在维持效【答案】边际替代率(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MRS ) 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其中,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如果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那么,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因此,求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只要过该点作切线,这条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该点的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的性质,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之所以会普遍发生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现象,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2. 收入—消费曲线 【答案】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收入—消费曲线的形成如图所示。 (1)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商品 (2)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劣等 收入一消费曲线 在图(1)中,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预算线由AB 移至A'B' ,再移至A ″B ″,于是,形成了三个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1、E 2和E 3。如果收入水平的变化是连续的,则可以得到无数个这样的均衡点的轨迹,这便是图(1)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图(1)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量都是上升的,所以,图(1)中的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 在图(2)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开始是增加的,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这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 3. 资本回报率管制 【答案】资本回报率管制是指为了管制自然垄断,给垄断厂商规定一个接近于“竞争的”或“公正的”资本回报率,它相当于等量的资本在相似技术、相似风险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平均市场报酬。由于资本回报率被控制在平均水平,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垄断厂商的价格和利润。 但是,实行资本回报率管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和麻烦,如如何确定“公正的”资本回报率等。另外,还存在管制滞后,管制滞后会对被管制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很难用资本回报率管制的方法来对垄断厂商的定价行为给予政府管制。 4. 委托代理关系 【答案】委托代理问题是指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的预期目标不1致,从而导致两者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不和谐甚至相互冲突。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 图行事。 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即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5. 需求收入弹性 【答案】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表不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用M 和ΔM 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Q 和ΔQ 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值来判断该商品是必需品、奢侈品还是劣等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 即e M >1, 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奢侈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而大于0,即。0<eM <1,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必需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0, 即e M <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 6. 三级价格歧视 【答案】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对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意味着垄断厂商对小同的人按小同的价格出售产品,但是,对于既定的团体,每单位商品都按相同的价格出售。当完全垄断厂商按三级价格歧视定价时,两个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即:,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如果e 1=e2,则 产品的价格较 ,把有关参数代入,可得; 如果e 1>e2,则。 。 。如果e 1<e2,则在三级价格歧视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产品的价格较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 二、简答题 7. 简述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特点。 【答案】(1)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 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完全竞争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①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长期生产中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与短期不同,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从而厂商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以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从图可以看出,在长期,厂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获得了比在短期内所能获得的更大的利润。 ②厂商进出一个行业 厂商进入或退出行业 通过图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完全竞争厂尚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 曲线的最低点。这时,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即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MR=LMC=SMC=LAC=SAC 式中,MR=AR=P。此时,单个厂商的利润为零。 (2)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的特点 ①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的成本。 ②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有超额利润,新的厂商就会被吸引进来,造成整个市场的供给量扩大,使市场价格下降到各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为止。 ③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提供的产量,不仅必然是其短期平均成本(SAC )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而且必然是其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如图所示。 8. 假定整个经济原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如果现在由于某种原因使商品X 的市场供给增加,试考察: (1)在X 商品市场中,其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 (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 (3)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 【答案】(1)如果X 商品的供给增加,按局部均衡分析,其价格将下降。由于实际生活中,各个部门、各个市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X 商品市场的变化会对经济的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按一般均衡分析,X 商品的价格下降,会提高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降低对其替代品的需求。这样,互补品的价格和供给量将上升,替代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下降(假定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在商品市场上的上述变化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因为它导致了对生产X 商品和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因此又引起了生产商品X 和其互补品的要素价格的上升和数量的增加。它同时又导致商品X 的替代品的需求下降,因此又引起生产商品X 的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下降。这些变化被替代生产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削弱。 (3)由于(2)中所述的变化,不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及收入的分配也发生变化。商品X 及其互补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增加,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上升和需求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商品X 的替代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减少,其收入便随着要素的价格下降和需求数量的减少而减少。这些变化转而又或多或少地影响包括商品X 在内的所有最终商品的需求。这样,所有生产要素的派生需求都受到影响。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又同时重新稳定,整个经济又一次进入全面均衡状态。 9. 设一个公共牧场的成本是C=5x2+2000,其中,x 是牧场上养的牛数。牛的价格为P=800元。 (1)求牧场净收益最大时的养牛数。 (2)若该牧场有5户牧民,牧场成本由他们平均分担,这时牧场上将会有多少牛? 从中会引起什么问题? 【答案】(1)由已知有牧场的净收益函数为: 净收益最大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x=80。 故牧场净收益最大时的养牛数为80。 (2)每户牧民分摊的成本是: 因此对每户牧民来说,其边际成本均为:MC=2x 于是养牛头数将是:2x=800,解得x=400。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放牧量大大超过了最优放牧量,由此引起的后果就是,牧场因放牧过度,数 年后一片荒这就是“公地的悲剧”。 10.我国一些城市由于生活和生产的用电激增,导致用电紧张,电力供给不足。请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种问题。并回答以下问题: (1)这种措施对消费者剩余有什么影响? (2)这种措施对生产资源的配置会产生哪些影响? (3)这种措施对消费者收入会产生什么影响? 政府又可以做此什么? 【答案】(1)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电价来缓解或消除用电紧张的状态。因为通过提高电价,一方面可以减少用电的需求; 另一方面又可以刺激电力的供给,从而缓解甚至消除这个问题。这一措施会减少消费者剩余。如图所示,电的需求曲线为D 。当电的市场价格为P 1时,消费者的用电需求量为Q 1,消费者剩余相当于 量减少为Q 2, 消费者剩余相当于 面积相当于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 的面积。当政府将电的市场价格提高到P 2时,消费者的用电需求。显然,政府提高电价,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图中阴影部分 图 (2)政府采取这一措施会促使人们节约生活和生产用电,避免用电浪费,将有限的电力供给量使用在最重要或真正需要的生活和生产用途上,提高用电效率,促进电的合理配置与使用。从长期看,提高电价还会促使更多的生产资源转移到电力生产行业,增加电力供给量。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可以扶植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发新工艺,促进火力、水力、核能和风力发电,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供给的短缺问题。 除此之外,由于电几乎是各种产品的基本生产资源,而且电的相近替代品是十分缺乏的,所以,提高电价会普遍增加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可能造成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因此,这也是政府在提高电价时需要考虑和协调的一个问题。 (3)在居民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提高电价会降低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为了保持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政府可以对居民实行用电补贴。 11.为什么说MR=MC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条件? 【答案】MR=MC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决策条件,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如下: 令厂商的利润等式为: 对厂商的利润等式求导数,得: 当厂商利润最大化时,有: 即:MR=MC。 所以,厂商根据MR=MC,的原则确定最优的产量,以实现最大的利润。设想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表明该企业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因而需要继续增加产量; 如果产量增加到使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因产量过多而减少,因此需要减少产量。可见,MR=MC是企业实现利润最人化的决策条件。 。 三、计算题 12.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函数LS=5500+300P。试求: (1)当市场需求函数为D=8000-200P时,市场的长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当市场需求增加,市场需求函数为D=10000-200P时,市场长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说明市场需求变动对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3)比较(1)、(2) 【答案】(1)市场长期均衡时,供给量应等于需求量,即有: 5500+300P=-8000-200P 解得:P e =5。 将均衡价格P e =5代入市场需求函数或长期供给函数,求得均衡产量Q e =7000。 即市场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 e =5和Q e =7000。 (2)市场需求增加,长期需求函数变为D=10000-200P。 均衡时应满足LS=D,即5500+300P=1000-200P,求得:P=9,进而求得均衡产量为Q=8200。 即市场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9和Q=8200。 (3)比较(1)(2)可得:对于完全竞争的成本递增行业而言,市场需求的变动小仅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价格的同方向变动,还同时引起行业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动。市场需求增加,长期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 反之,市场需求减少,长期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 四、论述题 13.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行业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答案】根据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完全竞争行业可分为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和成本递减行业。这三类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各具有自身的特征。下面根据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长期均衡点来推导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是指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在中,由市场需求曲线几和市场短期供给曲线SS 1的交点A 所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 1。在价格水平P 1,完全竞争厂商在LAC 曲线的最低点E 实现长期均衡,每个厂商的利润均为零。由于行业内不再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故称A 点为行业的一个长期均衡点。此时,厂商的均衡产量为Q i1,行业均衡产量为Q 1,且有。 假设外在因素影响使市场需求增加,D 1曲线向右移至D 2曲线的位置,且与SS 1曲线相交,相应的市场价格水平由P 1上升到P 2。在新的价格P 2厂商在短期内沿着既定生产规模的SMC 曲线,将产量由Q i1提高到Qi 2,并获得利润。 从长期看,由于单个厂商获得利润,便吸引新厂商加入到该行业中来,导致行业供给增加。行业供给增加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会增加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但由于是成本不变行业,所以,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发生变化,企业的成本曲线的位置不变。另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会使厂商的SS 1曲线不断向右平移,随之,市场价格逐步下降,单个厂商的利润也逐步下降。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单个厂商的利润消失为止,即SS 1曲线一直要移动到SS 2曲线的位置,从而使得市场价格又回到了原来的长期均衡价格水平月,单个厂商又在原来的LAC 曲线的最低点E D 2曲线和SS 2曲线的交点B 是行业的又一个长期均衡点。实现长期均衡。所以,此时有 为Q i1。连接A 、B 这两个行业的长期均衡点的直线LS 就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增行业是指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在图中,开始时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点E 1和行业的一个长期均衡点A 是相互对应的。它们表示:在市场均衡价格水平P 1厂商在LAC 1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且每个厂商的利润为零。 。市场的均衡产量的增加量为Q 1Q 3,它是由新加入的厂商提供的,但行业内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仍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假设市场需求增加使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至D 2曲线的位置,并与原市场短期供给曲线SS 1相交形成新的更高的价格水平。在此价格水平,厂商在短期内将仍以SMC 1曲线所代表的既定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并由此获得利润。 在长期,新厂商会由于利润的吸引而进入到该行业的生产中来,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会增加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成本不变行业不同,在成本递增行业,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使得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使得厂商的成本曲线的位置上升,即图中的LAC 1曲线和SMC 1曲线的位置向上移动。另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直接表现为市场的SS 1曲线向右平移。那么,这种SMC 1曲线和SMC 1曲线的位置上移和SS 1曲线的位置右移的过程,一直要持续到它们分别达到LAC 2曲线和SMC 2曲线的位置及SS 2曲线的位置,从而分别在E 2点和B 点实现厂商的长期均衡和行业的长期均衡。此时,在由D 2曲线和SS 2曲线所决定的新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P 2,厂商在LAC , 2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每个厂商的利润又都为零,且 B 这两个行业长期均衡点的线LS 就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是指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如图所示。开始时,厂商在E 1点实现长期均衡,行业在A 点实现长期均衡,E 1点和A 点是相互对应的。所不同的是,当市场价格上升,新厂商由于利润吸引而加入到该行业中来,一方面,在成本递减行业的前提下,行业供给增加所导致的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却使得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下降了,它使得图中原来的LAC 1曲线和SMC 1曲线的位置向下移动。另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仍直接表现为SS 1曲线的位置向右移动。这两种变动一直要持续到厂商在E 2点实现长期均衡和行业在B 点实现长期均衡为止。此时,在由D 2曲线和SS 2曲线所决定的新价格水平P 2,厂商在LAC 2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每个厂商的利润又恢复为零,且 个行业长期均衡点的线LS 就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连接A 、B 这两。连接A 、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4.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对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进行比较。 【答案】(1)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都等于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在资源利用上是有效率的。在完全垄断市场的状态下,垄断厂商可以自行控制市场的产量和价格,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所定的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从中获得超额利润,这意味着完全垄断市场在资源利用上没有效率。 (2)从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分析,边际成本度量了社会生产一单位产品耗费资源的成本,而市场价格则衡量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给该单位产品的货币(或其他商品)数量,即社会给子该单位产品的价值评判。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最后一单位的产量耗费的资源的价值恰好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此时生产达到了最优。因为,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市场价格,那么就意味着在消费者看来,最后一单位的产品不值那么多,从而减少该单位产品的生产会提高社会的价值总和; 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价格,那么增加生产会提高社会的价值总和。这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是最优的。 (3)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看,平均成本是生产者生产所有的产量每单位所花费资源的费用,而市场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所有产量每单位支付给生产者的收益。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生产者提供该数量的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恰好补偿企业的生产费用,从而企业没有获得超额利润,消费者也没有支付多余的费用,这对于买卖双方都是公平的。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在完全竟争市场上,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在企业长期均衡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所以,企业提供的生产量恰好处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这就是说,当提供该产量时,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中选择了成本最低的一个。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在技术上是最优的,因为企业利用了现有技术提供的最低生产成本。 (4)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通过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所以,当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需求发生变动或由于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供给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供给发生变动时,市场价格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及时根据市场供求的状况进行调整。另外,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别,因而企业没有必要通过广告之类的宣传媒介强化自 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非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15.简述帕累托效率的含义,说明对我国收入分配的意义。 【答案】(1)帕累托效率又称经济效率,它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也就是‘种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状态,这种状态在西方经济学里也被称为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2)经济学认为,帕累托效率是一种最优效率的均衡状态,而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状态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产品市场和每个生产要素市场,进而所有的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这样的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中,每一种产品都以最低的成本被生产出来,每一种产品也都以最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厂商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根据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进一步证明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是可以存在的。福利经济学则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进而论述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帕累托效率”。这样,在市场均衡状态下,整个经济社会实现了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同时社会福利最大。 (3)帕累托效率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经济学中,公平是指收入更加平等地分配,而效率是指资源的更加优化的配置。效率和公平这两个目标有时是相互促进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却是相互矛盾的。为此,思路就是“效 ,这和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率优先,兼顾公平” 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吻合的。效率优先就是让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就是让市场的供求关系去决定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去决定收入的分配,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各种经济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才可以使经济的效率达到最大。当然,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味地追求效率,公平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一、名词解释 1. 规模报酬递减 【答案】把生产产品的各种生产要素扩大相同的比例,所增加的产品产量比例或是大于生产要素扩大的比例,或是小于生产要素扩大的比例,或是等于生产要素扩大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扩大比例的情况是规模报酬递增,等于生产要素扩大比例的情况是规模报酬小变,小于生产要素扩大比例的情况便是规模报酬递减。 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它可以表现为企业内部合理分工的破坏,生产有效运行的障碍,获取生产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的不易等等。 一般说来,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2. 混合策略 【答案】混合策略是指在博弈中,博弈力一的决策内容不是确定性的具体的策略,而是在一些策略中随机选择的概率分别的策略。混合策略情况下的决策原则有以下两个: (1)博弈参与者互相不让对方知道或猜到自己的选择,因而必须在决策时利用随机性来选择策略,避免任何有规律性的选择。 (2)博弈参与者选择每种策略的概率一定要恰好使对方无机可乘,即让对方无法通过有针对性倾向的某一种策略而在博弈中占上风。 3. 寡头市场 【答案】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这少数几家厂商的产量在该行业供给中占有很大比重,由此控制了整个行业的供给,对市场价格也有一定的控制。寡头市场基本特点是:①厂商数极少,新厂商加入该行业比较困难; ②产品既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厂商之间同样存在激烈竞争; ③厂商之间也相互依存,在作出决策时必须考虑该决策对对手的影响和对手的反应; ④厂商行为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由于竞争对手的反应是独立的,很难预测。 寡头垄断是同时包含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而又更接近完全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 4. 科斯定理 【答案】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由斯蒂格勒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而成。其内容是:只要则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则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 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 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5. 信息不对称 【答案】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这里的信息既包括交易前的信息,也包括交易后的信息。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信息不对称不仅是由于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足,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太大,不允许其掌握完全的信息。因此,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信息分布或信息获得的不公平性,其主要来源包括:一是信息的不公平性; 二是市场内幕交易。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时不能很好地起作用,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市场主体并不能总是做出理性的选择,易出现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易导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委托一代理关系问题。 6. 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案】帕累托最优状态也称为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它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V ·帕累托提出,因此得名。 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①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的比率; ②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 ③交换和生产的最优状态: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产量最高,产品的分配一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 二、简答题 7. 图是某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模型。试说明: (l )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和价格。 (2)如果政府进行管制,政府制定的“效率”价格和产量应为多少? (3)如果政府进行管制,政府制定的“公平”价格和产量应为多少 ? 图 【答案】参见图 图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 (l )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为: (2)如果政府进行管制,则 (3)如果政府进行管制,则,因此产量和价格分别为Q 0和P 0。 ,政府制定的“效率”价格和产量应分别为P 1和Q 1。 ,政府制定的“公平”价格和产量应分别为P 2和Q 2。 8. 借助图形说明为什么政府对自然垄断的价格管制往往采用平均成本定价而不是边际成本定价? 【答案】(1)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此外,垄断利润通常也被看成是不公平的,这就使得有必要对垄断进行政府干预。政府对垄断的干预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政府对自然垄断的价格管制往往采用平均成本定价而不是边际成本定价。 (2)如图所示,曲线D=AR和MR 是自然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也即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曲线AC 和MC 是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由于是自然垄断,其平均成本曲线AC 不断下降,故边际成本曲线MC 总位于其下方。在不存在政府管制时,垄断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分别为q m 和p m 。当存在政府管制时,如果按照边际成本定价的话,则把价格定为P c ,此时产量为q c ,达到帕累托效率。但是此时帕累托最优价格P c 和最优产量q c 上,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从而出现亏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补贴垄断厂商的亏损。而如果按照平均成本定价的话,则把价格定为P z ,此时垄断厂商获得零经济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必补贴垄断厂商,而厂商可以获得正常利润。所以政府对自然垄断的价格管制往往采用平均成本定价而不是边际成本定价。 对自然垄断的管制 9. 什么是外部性? 其解决的基本办法是什么? 【答案】(1)外部性的含义及其分类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或决策对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其他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 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它对个人或社会是不利的。 (2)解决外部性的基本方法 就如何纠正由于外部性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问题,微观经济学理论提出如下相应的政策建议: ①使用税收和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 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则可以采取津贴的办法,使得企业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等。 ②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政府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例如,A 企业是输出负外部性的企业,而B 企业则是其受害者,或者A 企业是输出正外部性的企业,而B 企业是免费受益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如果把A , B 两个企业合并,负外部性或正外部性都会因此而消失。 ③规定财产权。它的依据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强调了明确所有权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根据这一理论,当某个厂商的生产活动危害到其他厂商的利益时,在谈判成本较小和每个企业具有明确的所有权的情况下,两个企业可以通过谈判或通过法律诉讼程序,来解决消极外部影响问题。 10.在下面的情侣博弈中,如果将第二个支付向量(0,0)改为(0, 1.5),纳什均衡和逆向归纳法策略会有什么变化? 改为(0, 1)呢 ? 【答案】(1)当第二个支付向量不变,仍然为(0,0)时,有两个纳什均衡,即(足球,足球) ,逆向归纳策略为(足球,足球)和(芭蕾,芭蕾)。 ,则纳什均衡只有一个(芭蕾,芭蕾),即男方先选如果将第二个支付向量(0,0)改为(0, 1.5) 择芭蕾,女方然后也选择芭蕾。采用逆向归纳法来求解变化后的情侣博弈,会发现(芭蕾,芭蕾)这个组合策略也是逆向归纳法策略。 ,则纳什均衡仍然为(足球,足球)和(芭蕾,(2)如果将第二个支付向量(0,0)改为(0,1) ,但逆向归纳法失效。 芭蕾) 当男方选择芭蕾时,女方也选择芭蕾,从而,男方可得到支付1。但是,当男方选择足球时,女方既可以选择足球,也可以选择芭蕾,如果女方选择足球,则男力可以得到更大的支付2,如果女方选择芭蕾,则男方一只能得到更小的0。此时用逆向归纳法无法得出逆向归纳策略。 11.请用文字和图形描述蛛网模型的内容。 【答案】(1)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考查的是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的变动。蛛网模型通常用来分析市场经济中某些产品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这些产品具有下述特点,即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而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若用P 、Q 分别表示价格和产量,D 和S 分别表示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t 表示时期,则上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述为: 根据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陡峭程度,蛛网模型有封闭型蛛网模型、收敛型蛛网模型、发散型蛛网模型三种情况。 (2)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图(a )所示,即需求曲线斜率小于供给曲线斜率。假设因某种原因,供给由Q 0减少为Q 1由于供不应求,实际价格上升为P 1; 因此,在第二期里,生产者按照P 1的价格,生产的产量为Q 2,为了将产量全部卖出去,实际价格又降低到P 2; 在第三期,生产者按照凡的价格,生产的产量为Q 3(Q 3比Q 1更接近Q 0)……如此循环下去,实际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幅度会越来越小,最终趋于均衡点。这个模型称为收敛型蛛网模型。 第二种情况,如图(b )所示,即需求曲线斜率大于供给曲线斜率。假设因某种原因,供给由Q 0减少为Q 1由于供不应求,实际价格上升为P 1; 因此,在第二期里,生产者按照君的价格,生产的产量为Q 2,为了将产量全部卖出去,实际价格又降低到P 2; 在第三期,生产者按照P 2的价格,生产的产量为Q 3(但Q 3比Q 1更远离Q 0)...... 如此循环下去,实际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幅度会越来越大,逐渐偏离均衡点。这个模型称为发散型蛛网模型。 第三种情况,如图(c )所示,即需求曲线斜率等于供给曲线斜率。假设因某种原因,供给由Q 0减少为Q 1由于供不应求,实际价格上升为P 1; 因此,在第二期里,生产者按照君的价格,生产的产量为Q 2,为了将产量全部卖出去,实际价格又降低到P 2; 在第三期,生产者按照P 2的价格,生产的产量仍然为Q 1……如此循环下去,实际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沿着同样的幅度一直波动下去,既不趋向于均衡点,也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这个模型称为封闭型蛛网模型。 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三、计算题 12.短期平均成本SAC 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都呈现出U 形特征。请问:导致它们呈现这一特征的原因相同吗? 为什么? 【答案】虽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 形,但二者形成U 形的原因是不同的。 (1)短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呈U 形,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MP 曲线表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以后在下降的特征,相应地,这一特征体现在成本变动方面,便是决定了短期边际成本SAC 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到最低点以后再上升的U 形特征。而SMC 曲线的U 形特征有进一步决定了SAC 曲线必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 形特征。简言之,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导致SAC 曲线呈现U 形特征的原因。 (2)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之所以呈U 形,是由规模的经济或不经济决定的。 在长期生产中,在企业的生产从很低产量水平逐步增加并相应地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会经历从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的生产过程,从而导致LAC 曲线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 形特征。 四、论述题 13.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如何导致了市场失灵? 如何解决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 【答案】(1)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 信息不完全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在决策时面临信息小充分的约束; 信息小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时就不能很好地起作用,易出现市场失灵。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易导致以下问题; ①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前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②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交易后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③委托一代理问题 委托一代理间题是指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的预期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两者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不和谐甚至相互冲突。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 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 (2)解决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的方法 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会给经济运行带来很多问题,而市场机制又很难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在市场信息力一面进行调控。政府解决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的方法主要有: ①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或适当的措施 针对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信息不充分所造成的影响。例如,建立汽车、耐用消费品等产品的质量保证制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产品的逆向选择问题; 针对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同样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信息不充分所造成的影响。例如,在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并不对投保人实行全额财产保险,而是规定某此最低数量的免赔额,一旦投保人遭受财产损失,投保人自己也将负担一部分损失。 ②设计合理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即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最优合约是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14.在我国进行价格体制改革中,为了增加那些在市场上供给数量相对缺乏的政府限价商品的生产,一部分学者提出:只要把政府的限价取消,这类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请分析这样的改革措施的可行性。 【答案】(1)在一般情形下,商品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因此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是大于零的。随着政府取消限价,商品价格上升,商品供给量会得到提高。在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很大的情形下,政府限价的取消可以带来商品供给量的大幅度增加。 如图(a )所示,政府对某商品的限价为P 1,在政府的限价水平上,供给量Q 1小于需求量Q 2,市场上该商品是短缺的。政府限价取消以后,随着市场实际价格的上升,供给量会逐步提高,需求量会逐步减少,最后在价格P e 和数量Q e 水平上实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因此,在商品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条件下,取消政府限价将提高商品供给量。 (2)在特殊情形下,取消政府限价不会提高商品供给量。某些商品的生产由于受到资源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供给数量在较长的时期内固定不变,即这些商品的供给是一条垂直横轴的直线,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为零。在这种特殊情形下,取消政府限价不会提高商品供给量,只能使商品价格上涨。如图(b )所示,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横轴的直线,政府的限价为P ,政府取消限价的结果是市场价格上涨到P 的均衡水平,而供给数量没有任何增加。因此,在商品供给价格弹性为零的情形下,不能通过取消政府限价提高短缺商品的供给。 政府取消限价的影响 15.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 形曲线的原因相同吗? 为什么由无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出来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必有一点也只有一点才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 【答案】(1)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 形曲线,即随着产量增加,平均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但是,两者形成U 形的原因是不同的。 ①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之所以呈U 形,即短期成本曲线最初递减然后转入递增,是因为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先递增后递减导致的。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因此,在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下,短期平均成本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 型。 ②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 形是由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决定的。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递减阶段以后,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被全部利用,此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小变)阶段,但由于企业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大,如果再增加产量,长期平均成本最终转入递增阶段。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其每一点总是与某一特定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但它并非由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构成。事实上,在整个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只有最低点才和某一特定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切线斜率为零。 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左边,长期平均成本递减,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之点位于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和上面,即该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切线斜率为负,从而切点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边,长期平均成本递增,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之点位于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和上面,即该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切线斜率为正,从而切点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因此,作为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包络线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必有一点且只有一点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一、名词解释 1. 扩展线 【答案】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 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如图所示。 扩展线 图中的曲线ON 是一条扩展线。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小变,两要素的价格比例是固定的,又由于生产均衡的条件为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所以,在扩展线上的所有的生产均衡点上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相等的。这意味着,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 扩展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厂商必然会沿着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扩展线是厂商在长期的扩张或收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循的路线。 2. 基尼系数 【答案】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来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洛伦兹曲线 在图中,不平等面积(洛伦兹曲线ODL 与45°线之间的面积A )与完全不平等面积(OHL 与45°线之间的面积A+B)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 为基尼系数,则: 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即有0≤G ≤1。 可见,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一角形斜边之间的面积与整个尸角形之间的面积的比例。若A=0,基尼系数等于0,收入绝对平均; 若B=0,基尼系数等于1,收入绝对不平均,即全社会收入为一人所有。实际基尼系数在0与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3. 完全竞争市场 【答案】从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厂商对价格控制的程度以及厂商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这些特点,按照竞争激烈程度,市场和市场中的厂尚可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完全垄断。其中,完全竞争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其市场效率也是最高的。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takers ); 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即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 ③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 ④信息是完全的。 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因此长期均衡价格必定等于产品长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也就是说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最高生产效率。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虽然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做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4. 需求价格弹性 【答案】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 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总收益都没有影响。 5. 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产品价值 【答案】边际收益产品(MRP )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它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MP )和边际收益(MR )的乘积,即。厂商为使其利润最大,总是使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等于这一单位要素所耗费的成本,所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 ,原则就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MFC )这里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增加雇用最后一个单位 劳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边际产品价值(VMP )指要素的边际产品(MP )与产品价格的乘积,即。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每个厂商来说,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带来的边际收益(MR )始终不变且等于产品价格,即MR=P,所以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产品价值是相等的。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边际收益总是小于价格,即MR 6. 占优策略均衡 。 【答案】在一些特殊的博弈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可能并不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也就是说,无论其他参与人采取什么策略,该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是唯一的,这样的策略称之为占优策略。如表所示,通过对支付矩阵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A 、B 两厂商都是理性的,则这个博弈的结果是两厂商都做广告,即不管一个厂商如何决定,另外一个! 一商都会选择做广告。这种策略均衡称之为占优策略均衡。 广告博弈的支付矩阵 二、简答题 7. 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什么? 它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有何关系? 【答案】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并且这一原则是从利润最大化原则推导出来的。 下面分析厂商在只使用一种可变要素的简单情况下的收益、成本以及要素使用原则。 假设π表示厂商的利润,它是要素X 的函数。由利润的定义有: 式中,R 表示收益,它是产量Q 的函数,因而是要素X 的复合函数。为了达到最大利润,必须使: 即 整理得: 整理得:。 。 ,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恰好是产品市场理论中厂商利润最大化产量的条件。由此可见,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的条件实质上是一回事,它们可以相互推出,换句话说,厂商在生产上和要素使用上遵循的是完全一样的原则。 8. 试述完全竟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答案】(1)厂商在使用要素时同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在一般情况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边际收益产品”(要素的边际产品和 ,边际成本是“边际要素成本”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因此,一般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 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 ,而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要素价格”积)。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即。 9. 用恰当的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的适用范围。 【答案】(1)“薄利多销”是指企业降低产品价格后,尽管单个产品收入减少,但企业总收益增加了。薄利多销策略适用十富有弹性的商品,即适用于e d >1的商品。 (2)对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呈反方向的变动。这是因为,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时,厂商价格的降低率小于需求量的增加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价带来的最终销售收入是增加的。 10.在寡头市场上,粘性价格经常存在。用相关模型解释其原因。 【答案】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些寡头市场的价格相当稳定,即价格呈刚性。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提出了寡头市场的斯威齐模型,解释了寡头垄断市场上所存在的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现象。 斯威齐模型的假定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 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根据以上假定条件,可以推导出寡头厂商的弯折的需求曲线,如图所示,E 点即为弯折点。 斯威齐模型 由于需求曲线有弯折点,对应边际收益曲线也就成为间断的两段:MR 1和MR 2。那么当边际成本曲线MC 位于F 和G 两点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置上时,厂商的最大利润所对应的产量和价格都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只要边际成本曲线MC 的位置变动不超出边际收益曲线的垂直间断范围,寡头厂商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不会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在一定条件下,寡头垄断厂商变动价格往往有弊无利。因此,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而是把竞争重点放在改进技术和降低成本上。故而寡头市场上粘性价格经常存在。 1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均呈先降后升的U 形特征,其成因有何不同? 【答案】虽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 形,但二者形成U 形的原因是不同的。 (1)短期平均成本(SAC )曲线之所以呈U 形,即SAC 最初递减然后转入递增,是因为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先递增后递减导致的。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因此,在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下,短期平均成本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 型。 (2)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之所以呈U 形,是由规模的经济或不经济决定的。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己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大,长期平均成本将最终转入递增。 三、计算题 12.假设劳动力的供给函数为L S =7W,其中L s 为劳动力供给数量(以千万人/年计),W 为工资 ,劳动力需求函数为L D =90-8W,L D 为劳动需求数量: 率(以元/小时计) (1)计算均衡的工资率和就业水平; (2)假定政府规定工资为7元/小时,就业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 失业人数为多少? (3)假定政府不规定最低工资,改为向每个就业者支付1.5元补贴,这时的就业水平是多少? 均衡工资率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1)联立劳动力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 **解得:均衡工资率W =6,均衡就业水平L =42。 S D (2)假定政府规定工资为7元/小时,则劳动力供给数量L =49,劳动力需求数量L =90-8× 7=34。 失业人数。 即假定政府规定工资为7元/小时,就业人数减少,减少为34,失业人数为15。 (3)假定政府不规定最低工资,改为向每个就业者支付1.5元补贴, 则劳动力供给函数变为 。联立新的劳动力供给函数和劳动力需求函数: **解得:均衡工资率W =5.3,均衡就业水平L =47.6。 四、论述题 13.环境问题己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试利用相关经济学原理分析: (1)为什么环境污染不能依靠市场,通常需要政府加以管理? (2)试分析和比较下列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 A. 关闭造成污染的工厂; B. 制定排污标准并对超标企业实施惩罚; C. 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收费。 【答案】(1)环境污染小能依靠市场,通常需要政府加以管理的原因 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来解决,原因是环境污染是外部性问题。外部性使得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不一致,因此造成市场失灵,从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环境污染中存在着外部性影响,潜在的帕累托改进机会并不能得到实现,原因主要有:①存在巨大的交易费用。以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如污染问题为例,由于交易费用足够大,污染者和受害者在如何分配“重新安排生产计划”所得到的好处问题上不能达成协议; ②解决外部性存在“免费搭便车”的现象; ③势力的小对称性。即使污染者与受害者有可能达成协议,但由于通常是一个污染者面对众多受害者,因而污染者在改变污染水平上的行为就像一个垄断者。在这种情况下,由外部影响产生的垄断行为也会破坏资源的最优配置。 (2)分析和比较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 ①关闭造成污染的工厂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实现零污染,但是由此造成的社会产量的损失可能远大于污染的成本,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彻底关闭污染工厂 反而有可能造成失业,社会产品供给的减少,从而降低整个经济的福利水平。 ②制定排污标准并对超标企业实施惩罚,这种做法称为“限量法”。限量法是有关当局根据其评估,选择某一污染的程度为指标,限定厂商的污染程度不得高于此限量,否则给予重罚。限量法也存在着一定的操作难度:信息是非对称的,企业或许完全掌握其排污的成本等信息,而政府却未必掌握这些信息。因此,政府很难准确地根据企业的污染成本等制定合理的排污标准,从而难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③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收费。有关当局为了控制环境污染,往往对制造环境污染的厂商收取费用,以减少这些厂商滥造污染的现象。这种做法也存在着一定的操作难度:信息是非对称的,政府很难确切地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难以制定合理排污费用,使得既能实现最优排污量,同时又不会使企业大量减产。 14.论述完全竟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答案】根据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完全竞争行业可分为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和成本递减行业。这三类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各具有自身的特征。下面根据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长期均衡点来推导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是指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成本小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在图中,由市场需求曲线D 1和市场短期供给曲线SS 1的交点A 所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 1。在价格水平P 1,完全竞争厂商在LAC 曲线的最低点E 实现长期均衡,每个厂商的利润均为零。由于行业内不再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故称A 点为行业的一个长期均衡点·此时,厂商的均衡产量为Q i1,行业均衡产量为Q 1,且有。 假设外在因素影响使市场需求增加,D 1曲线向右移至D 2曲线的位置,且与SS 1曲线相交,相应的市场价格水平由P 1上升到P 2。在新的价格P 2,厂商在短期内沿着既定生产规模的SMC 曲线,将产量由Q i1提高到Q i2,并获得利润。 从长期看,由于单个厂商获得利润,便吸引新厂商加入到该行业中来,导致行业供给增加。行业供给增加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会增加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但由于是成本不变行 业,所以,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发生变化,企业的成本曲线的位置不变。另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会使厂商的SS 1曲线不断向右平移,随之,市场价格逐步下降,单个厂商的利润也逐步下降。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单个厂商的利润消失为止,即SS 1曲线一直要移动到SS 2曲线的位置,从而使得市场价格又回到了原来的长期均衡价格水平君,单个厂商又在原来的LAC 曲线的最低点E D 2曲线和SS 2曲线的交点B 是行业的又一个长期均衡点。实现长期均衡。所以,此时有 量仍为Q i1。连接A. 、B 这两个行业的长期均衡点的直线留就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增行业是指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在图中,开始时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点E 1和行业的一个长期均衡点A 是相互对应的。它们表示:在市场均衡价格水平P 1,厂商在LAC 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且每个厂商的利润为零。 。市场的均衡产量的增加量为Q 1Q 3,它是由新加入的厂商提供的,但行业内每个厂商的均衡产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假设市场需求增加使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至D 2曲线的位置,并与原市场短期供给曲线SS 1相交形成新的更高的价格水平。在此价格水平,厂商在短期内将仍以SMC 1曲线所代表的既定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并由此获得利润。 在长期,新厂商会由于利润的吸引而进入到该行业的生产中来,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会增加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成本不变行业不同,在成本递增行业,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使得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使得厂商的成本曲线的位置上升,即图中的LAC 1曲线和SMC 1曲线的位置向上移动。另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直接表现为市场的SS 1曲线向右平移。那么,这种LAC 曲线和SMC 1曲线的位置上移和SS 1曲线的位置右移的过程,一直要持续到它们分别达到LAC 曲线和SMC 2曲线的位置及SS 2曲线的位置,从而分别在E 2点和B 点实现厂商的长期均衡和行业的长期均衡。此时,在由D 2曲线和SS 2曲线所决定的新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P 2,厂商在LAC 2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每个厂商的利润又都为零,且 B 这两个行业长期均衡点的线LS 就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是指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 。连接A 、 降。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如图所示。开始时,厂商在E 1点实现长期均衡,行业在A 点实现长期均衡,E 1点和A 点是相互对应的。所不同的是,当市场价格上升,新厂商由于利润吸引而加入到该行业中来,一方面,在成本递减行业的前提下,行业供给增加所导致的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却使得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下降了,它使得图中原来的LAC 1曲线和SMC 1曲线的位置向下移动。另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仍直接表现为SS 1曲线的位置向右移动。这两种变动一直要持续到厂商在E 2点实现长期均衡和行业在B 点实现长期均衡为止。此时,在由D 2曲线和SS 2曲线所决定新价格水平P 2, 厂商在LAC 2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每个厂商的利润又恢复为零,且 长期均衡点的线LS 就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连接A 、B 这两个行业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5.今年我国住宅价格随市场需求增加而不断巨涨,在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不存在任何准入限制,而且所有建筑用地都通过招标拍卖获取的条件下,通过某种手段控制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如披 ,是否能有效限制房价上涨? 请简要说明你的露开发成本,限制向开发商贷款,征收高额税赋等) 理由,如果不能,你认为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 【答案】(1)在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不存在任何准入限制,而且所有建筑用地都通过招标拍卖获取的条件下,通过某种手段控制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在短期内仍然无法有效抑制房价上涨。分析如下: ①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准入限制导致土地需求和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开发成本和房产价格。 短期内,土地的供给总量是固定的,土地供给曲线如图所示,是一条垂线。如果不对房地产开发商准入进行限制,这就有可能增加对土地的需求,反映到图中体现为土地需求曲线从D 右移到D' ,从而使土地价格从P 0上升到P 1。土地价格上涨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开发成本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房价的提高。 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准入限制导致土地需求和价格上涨 ②“披露开发成本,限制向开发商贷款,征收高额税赋”等单方面限制厂商利润的做法无法有效增加住宅供给,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抑制房价。房价归根到底是由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在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供给无法迅速增加的情况下,房价是无法迅速回落的。 国家通过披露房地产开发成本,可以加强国家规划、国土、房地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公开透明化运作,同时可有效制止房地产开发企业哄抬房价、偷税漏税和违规强制拆迁等行为,中介服务机构也不能任意抬高或压低被拆迁房屋评估价格等,这样会有效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提高房产供应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限制房价的上涨,防止开发商牟取暴利,但是仍然无法有效地大幅度增加住宅的供给。 国家通过限制向开发商贷款则可以改善房地产供应结构。如通过规定对项目资本金(所有者权益)比例达不到一定比例或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商业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 对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贷款,这样可以避免大量投机性房地产开发商进入市场哄抬房价。但是,限制贷款有可能减少住宅等的供给,从而达不到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 对房产开发商征收高额税赋,这可能会增加房产开发商的成本,房产开发商可能会将税赋向购买者转嫁,从而会提高房产的价格。 (2)为了防止房价上涨过快,根本措施是有效地调节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抑制房地产投机性需求过快增长,建立政府主导的廉租房以及小户型房的供给,转移或缓解住房需求,同时有效增加住宅开发数量和质量。 ①目前我国房价过快上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投机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因此,政府应该利用税收、贷款利率等手段来限制第二套住房需求,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的过快增长。 ②为了确保广大居民的住宅需求,政府可以建立廉租房制度,加快廉租房建设,通过增加廉租房供给来满足一部分低收入者的住宅需求。 ③政府可以对小户型住宅开发给子一定的优惠,对居民廉价房开发给子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增加这方面的土地供给,从而降低开发成本,有效增加住房的供给,从而可以有效解决房价增长过快的问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